close

     容閎被稱為「中國留學生之父」。他回到家鄉,鼓吹西方維新改革觀念,傳播現代科技知識,重視培養人才,開啟「西方東漸」之始。

     他到美國學習時已經19歲,深知需要更多更小的孩子赴美;返國後才會對中國發生更大的改變。因此他倡議大清派幼童留學。1872年,首批幼童成行,10年間已有120位赴美上學。他個人也在當時擔任駐美副公使,主持這個培育人才計畫。

     這批幼童,年僅12、13歲,到美國從小學、中學讀起,有的大學畢了業,有的因清政府停止計畫,奉召回國,中途輟學;但這批留美學習的青年後來確實大有貢獻。其中知名的有「中國鐵路之父」詹天佑、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唐紹儀,以及清朝和民國駐英公使劉玉麟。

     詹天佑在耶魯大學念土木工程,專習鐵路。回到中國先後興建唐津鐵路、新易鐵路和京張鐵路。他並釐定鐵路工程標準,大量培訓鐵路人才,奠定中國建造鐵路的基礎。

     唐紹儀是第三批留美幼童,後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。回國後從事洋務外交,和各國談判、交涉,深獲袁世凱賞識。袁世凱當中華民國大總統時,任命唐紹儀為第一任國務總理。

     最後一批赴美幼童的劉玉麟,到美國時13歲,被召回國時19歲,仍繼續習醫,並在清廷擔任洋務。他先後派駐到新加坡、比利時、澳洲,並在民國後任駐英全權公使。


來來來,來台大;去去去,去美國

     大家都說容閎是第一位中國留學生,但是佛教界人士會指出:玄奘才是第一位西行取經習法的「留學生」。

     西元629年(唐朝貞觀四年),玄奘毅然從長安出發到天竺(印度)。在各國請益高僧,至寺廟講經辯難。貞觀19年回到大唐時,帶回657部佛經。他翻譯的佛典與闡釋的經文深深影響中國諸家宗派。後來他還在長安設立譯經院,東亞不少國家都來學習。

     留學之路向來是一個開發中國家現代化之路。1960、1970年代的台灣,經濟起飛,留學熱隨之風起雲湧。「來來來,來台大;去去去,去美國。」是當時大學間流傳的留學夢諧語。

     留學美國極重要的一關是考托福(TOEFL),這是美國大學對非英語國家申請入學的要件;由密西根大學負責的ETS在全球主辦會考。

     當時能洞察大學生留學夢的叢樹朗,創辦了「美加」,提供考托福的服務。50年後的今天,那位從山東逃難的流亡學生,把代表著台灣留學史的「美加」故事,集結成書《全世界都是我的夢工場》。看著一批「美加」班友如今是卓然有成的官員、企業家、教授,他說:畢竟留學教育是翻轉人生、實現夢想的不二法則。

來源: 遠見

圖片來源:時尚先生網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美大學教育聯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